近年來,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備受社會關注,老百姓對藍天白云的呼聲越來越高,特別是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的制定,“清潔取暖”更是成為北方城市的冬季大考。推進“清潔取暖”,兼顧保藍天、保溫暖,煙臺以鏗鏘創(chuàng)新實踐作答。
“核能供暖”惠及20萬居民
“核電供暖是從核電機組抽取已經完成部分發(fā)電任務的蒸汽作為熱源,通過換熱站進行多級換熱,最后經市政供熱管網,將熱量傳遞至用戶。”山東核電有限公司設計管理處工程師李超說。11月15日,國內最大核能供熱項目--國家電投“暖核一號”核能供熱工程正式啟動今冬明春供暖,為全國首個“零碳”供暖城市海陽20萬居民送上溫暖。此外,900兆瓦遠距離跨區(qū)域核能供熱工程正在建設中,預計2023年供暖季前可投用,達產后可惠及膠東半島約100萬人口。
“核能替代原有12臺燃煤鍋爐,能極大減少環(huán)境污染,實現節(jié)能減排,該項目首個供暖季累計對外提供清潔熱量約200萬吉焦,同比核能供熱前,節(jié)約原煤消耗18萬噸,減排二氧化碳33萬噸,減少向環(huán)境排放熱量150萬吉焦。”此外,熱力企業(yè)的成本降低了,受益的還是居民,取暖費就是最直接的體現:從去年開始取暖費按21元/平方米收取,降了1元錢。
“空氣源熱風機”暖了“三口之家”
“這之前,家家戶戶燒煤,嗆得慌,家里還臟乎乎的。”潮水鎮(zhèn)張家窯村有村民200戶,已有120余戶安上了空氣源熱風機,常住居民基本實現了“清潔取暖”。11月18日,記者來到村民潘穎的家,這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。潘穎深有感觸地說:“安了這個后,家里暖和多了,空氣干凈多了,而且政府還給電費補貼,省不少錢。”
冬季清潔取暖,作為改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、增進民生福祉的重大民心工程,煙臺黃渤海新區(qū)建設交通局以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為載體,有序推進“煤改電”到戶取暖改造項目建設進程,讓群眾暖身更暖心。近年來,煙臺黃渤海新區(qū)累計完成農村電代煤設備改造5343戶,農村建筑節(jié)能改造460戶。
可見,清潔取暖是一項民生工程,也是一項生態(tài)工程,讓民心“更暖”天“更藍”。
鮮美煙臺,冬季別樣暖。